硒化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螺旋、层状及枝状生长模式

硒化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螺旋、层状及枝状生长模式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2-09-22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00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拓扑绝缘体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物质量子态。它的体态是有能隙的绝缘态,而表面是强的自旋-轨道耦合所诱导的非简并的金属态。这种表面态受时间反演不变性的保护,不会被杂质所散射,因此电子传输是无能耗的。基于表面态的这种奇异的性质,拓扑绝缘体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硒化铋是一种之前被用于热电应用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简单的能带结构,远大于室温能量涨落的体带隙,近年来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低维的拓扑绝缘体纳米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体载流子浓度,凸显出表面电子态的贡献。尽管通过很多物理方法已经合成了硒化铋的纳米片以及纳米带。但是目前在化学方法上可控制备大规模的低维的硒化铋纳米材料方面还未有深入的开展。此外,在拓扑绝缘体中引入一个螺旋位错的线缺陷,还可能会产生一对拓扑保护的一维螺旋态,从而创造一条完美的导电渠道,但从化学合成上也还尚未实现螺旋位错驱动生长的拓扑绝缘体。本文基于晶体生长理论,侧重开展了可控合成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硒化铋纳米材料并对其生长机理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本论文共有四章,各章节内容简述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硒化铋为代表的二维晶体的结构以及拓扑绝缘体的基本性质,重点介绍了硒化铋等材料的制备合成以及拓扑绝缘体的实验研究及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作为硒化铋纳米材料制备依据的晶体生长理论。在第二章中,我们运用多元醇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低的过饱和度下制备了螺旋型硒化铋纳米片。两套中心对称的螺旋条纹证实了硒化铋纳米片中螺旋位错的存在。纳米片表面出现的人字形的应力条纹进一步说明了产物具有双锥体结构。通过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我们合成了具有更小斜率的纳米片,观察到了螺旋臂形的应力条纹以及位错所引起的空心孔洞结构。这些证据表明了螺旋型硒化铋纳米片是由螺旋位错所驱动生长的。此外,我们通过提高前驱物浓度、增加还原剂AA的量,提高反应溶液PH值三种方式来提高溶液的过饱和度,合成了由螺旋位错以及层状生长模式共同主导的初步发展的螺旋型纳米片并从中推断出螺旋位错驱动的生长过程。上述实验结果有助于理解以及控制硒化铋的螺旋位错驱动的双向生长过程、探索新结构的输运性质,并且拓展到其他的二维层状材料,实现新的功能化器件的应用。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介绍了硒化铋纳米片与纳米花的合成。首先,我们研究了合成硒化铋纳米片的一般策略,并对纳米片层状生长模式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调查。其次,我们详细阐述了籽晶生长法合成硒化铋纳米片。通过控制前驱物的注入速率,我们能够使层状生长模式发生在硒化铋纳米片的横向以及纵向方向。当注入速率较快时,纳米片的生长主要在横向尺寸方向。当注入速率在很低的情况下,纳米片能够在横向尺寸与厚度方向上共同生长。另外,我们运用了籽晶生长法合成了硒化铋的异质结构。我们对这两种层状生长模式的拉曼光谱进行了表征,表明了其厚度相关的拉曼信号特性。此外,我们将所合成的硒化铋纳米片组装成薄膜用于构建近红外透明柔性电极。最后,我们通过动力学的调控合成了不同相貌的硒化铋纳米花,并对其枝状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表明了与层状生长模式所存在的差异。在第四章中,我们展望了对螺旋型硒化铋的应用前景并从异质结构、掺杂、插入以及表面改性等方面阐述了拓扑绝缘体研究中的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
【作者】庄阿伟;
【导师】曾杰;王晓平;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2014,硕士
【关键词】硒化铋;拓扑绝缘体;纳米材料;晶体生长;螺旋;层状;枝状;

【参考文献】
[1]李先浪.基于电介质响应法的油纸绝缘微水扩散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高压电与绝缘技术,2014,硕士.
[2]马维.基于蛛网模型与羊群效应的农超模式利益分配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3]刘一军,秦化淑.带有非匹配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动态输出反馈镇定[J].自动化学报,1998,02:3-11.
[4]陈颖.国防园区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3.
[5]李瑾.光波导光学相控阵光束分析与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2012,硕士.
[6]刘帅.基于张量表示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黄梅.企业合并价差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会计学,2003,硕士.
[8]刘福才,梁利环,秦利,王文魁.考虑重力影响的空间机械臂轨迹跟踪滑模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4,10:1856-1860.
[9]刘柳.环境规制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2013,硕士.
[10]吕丹丹.我国现阶段休闲经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硕士.
[11]肖朝梅.中美高中化学网络教学资源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12]尚武.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医学信息,2005,09:1104-1106.
[13]贾贝贝.网络媒体中的河北省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新闻学,2014,硕士.
[14]刘志明.单模大模场直径高浓度掺铒光纤及相关器件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仇迎.S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相变微胶囊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16]邹晓蕾.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D].青岛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17]张亮亮.被控对象和控制器的模糊基函数不一致的T-S模糊系统的控制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18]冯冬涵,甘德强.发电商资产组合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4:14-20.
[19]王进,孙怀江.基于Jφsang信任模型的信任传递与聚合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9,12:1885-1889.
[20]陈兆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壹周立波秀》的言语幽默[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21]付慧文.多数据库挖掘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22]黄珍珍.南非矿山安全健康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经济法,2014,硕士.
[23]曹馨元.我国车险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24]黎润仪.团体电脑版豁达放松治疗及其对治疗期乳腺癌作用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内科学,2012,硕士.
[25]张建.基于Web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26]吕笑飞.精细化管理在沈阳经纬客运公司企业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项目管理,2014,硕士.
[27]王俭,张朝星,于英谭,李法云,马放.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模型及应用——以沈阳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2,08:2257-2262.
[28]刘焱.狄金森作品中的“主人”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29]王栋.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结构工程,2004,硕士.
[30]彭祖华,池剑,孙立伟,傅正伟.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3,04:494-503.
[31]史燕琨.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2]何晓裕.厦门快速公交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4,硕士.
[33]邓小盾.基于IPv6的校园网络建设模式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34]陈昊.嵇康的养生论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山东大学,文艺学,2013,硕士.
[35]刘维娜.高泌乳素血症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2012,硕士.
[36]刘立.带砌体填充墙框架的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2013,硕士.
[37]应丹.丰子恺儿童艺术美育理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2014,硕士.
[38]丁文静.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39]唐浩漾,王曙光,史浩山.基于场景检测的自适应Intra帧差错掩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40]王轶.基于数据挖掘的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D].西南交通大学,2005.
[41]朱玲华.基于图形的即时通信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3,硕士.
[42]孙丽.工艺知识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
[43]马骏.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44]陈宗基,俞新尧.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对建模误差的鲁棒性局限[J].自动化学报,1993,02:197-201.
[45]杜学振.高校管理干部能力考核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
[46]曹倩倩.WTO体制下我国进口电影审查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国际法学,2014,硕士.
[47]申晋波.低功率激光对一次性离心力竭运动大鼠跟腱微损伤的修复作用[D].苏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2012,硕士.
[48]辜承尧.日本五山文学中的西湖题材作品考察[D].浙江工商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49]沈恒超.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研究: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D].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3,硕士.
[50]李世东.论退耕还林的关键环节——“补”[J].绿色中国.2005(04)

相关推荐
更多